<form id="vtfxh"><ruby id="vtfxh"><output id="vtfxh"></output></ruby></form>

      <ruby id="vtfxh"></ruby>
      <nobr id="vtfxh"></nobr>

      <track id="vtfxh"><output id="vtfxh"><ruby id="vtfxh"></ruby></output></track>

      <track id="vtfxh"></track>
      <i id="vtfxh"><del id="vtfxh"></del></i>

      <noframes id="vtfxh">

      <em id="vtfxh"><p id="vtfxh"></p></em>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區縣動態

      勉縣:筑牢“四條線” 拓寬增收路

      今年以來,勉縣把脫貧群眾和監測對象增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基礎,深入貫徹落實我省《因災因疫防返貧十六條政策措施》和《促進脫貧群眾增收若干政策措施》,按照“揚優勢、補短板、固底板、強弱項”的工作思路,努力克服各種風險挑戰,促進脫貧群眾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確保實現“兩個高于”。

      筑牢責任機制防線,持續加力有序推進。把脫貧群眾和監測對象增收作為當前鞏固銜接首要任務,先后24次召開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鞏固銜接領導小組會研究安排相關工作,做到每周專題調度、逐鎮分析研判、專項推進落實。一是專項行動摸底數。開展“大干六十天,沖刺全年優”鞏固脫貧成果專項行動,組織全縣干部深入所有農戶,排查分析風險隱患、多措并舉增加收入、解決具體問題訴求、提升群眾滿意度,對收入風險戶由鎮辦班子成員“一對一”重點監測幫扶。二是數據分析找差距。堅持每月研判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收入變化情況,形成《數據分析快報》,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知悉,及時分析存在問題,提出工作措施,督促行業部門對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落實針對性工作措施。三是常態督導促落實??h上成立6個督導暗訪組,每周對農戶收入、防返貧監測等重點工作開展“四不兩直”暗訪督導,每周通報發現的問題,倒逼各項具體增收措施落實,共開展督導11輪,形成層層傳壓力、人人擔責任、步步抓落實的工作局面。

      筑牢產業幫扶主線,增強帶農益農能力。持續加大資金投入,著力構建品牌化、精準化、高效化的產業發展模式,提升帶農益農能力。一是加強項目資金支持。安排涉農整合資金1.53億元用于壯大村集體經濟、特色產業發展、產業配套設施建設,發放到戶產業獎補資金200萬元,發放1243戶6216.39萬元小額信貸用于發展產業。二是打響區域產品品牌。建立區域標識商標“沔水春”品牌,持續延伸鏈條、豐富品類、提升品質,“沔水春”牌茶葉近4個月銷售25萬斤1514萬元,收購鮮葉150萬斤,帶動2500余戶茶農戶均增收3000元。三是促進“五小經濟”發展。充分依托庭院閑置地塊,引導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因地制宜發展小種植、小養殖、小田園、小加工、小商貿,打造新的收入增收點,去年底返鄉農村勞動力中有1954人從事“五小經濟”生產。四是消費幫扶拓銷路。緊抓消費幫扶政策機遇和國鐵集團定點幫扶優勢,推動茶葉、糧油、食用菌、蜂蜜等農特產品進食堂、進車站、上直播、上網絡,截至8月底,消費幫扶產品銷售金額達1.37億元,1100噸農特產品通過中歐班列走出國門。

      筑牢就業幫扶引線,實現穩崗就業增收。用好省上《促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十二條政策措施》,深化“七個一批”就業幫扶,積極克服疫情影響,推動脫貧勞動力穩崗增收。一是穩定勞務輸出規模。扎實開展“海門—勉縣”蘇陜協作用工對接,落實線上網絡招聘、公益崗位兜底等舉措,通過全面摸排需求、積極宣傳動員、專列專車護送、務工交通補貼等政策,推動2.6萬有意愿務工的脫貧勞動力全部就業。二是擴大就近就地就業。對受疫情影響的社區工廠,減免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和穩崗返還補貼等費用160萬元。對在易地搬遷安置點創辦社區車間的給予最高20萬元的資金支持,共認定社區工廠、就業基地40家,帶動就業4799人。三是穩定增加公益崗位。按照“因人設崗”“因需設崗”的原則,開發農村公益性崗位安置2468人。健全公益性崗位管理機制,優先安置家庭出現困難的脫貧勞動力,上半年撥付公益性崗位補貼740萬元。四是大力實施以工代賑。引入“以工代賑”方式,組織困難群眾通過參與工程建設實現就業增收。全縣17個以工代賑工程項目帶動就業390人,發放勞務報酬172.2萬元,其中脫貧戶和三類人群54.82萬元。

      筑牢政策保障底線,確??傮w穩定持續。在想方設法做好脫貧群眾增收“加法”的同時,做好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影響基本生活困難戶的“減法”。一是持續開展動態排查。聚焦“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緊盯老弱病殘等特殊困難群體,加強監測預警、信息聯動和入戶排查,堅決做到應納盡納、動態管理。累計納入“三類人群”1414戶3918人,通過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累計消除風險794戶2413人。二是落實兜底保障政策。建立縣鎮村三級社會救助體系,大幅優化兜底保障經辦流程。全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養老金每月每人增加5元。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實現了城鄉居民醫保應保盡保。今年累計臨時救助4167人次,發放救助資金312.963萬元。發放低保金4428.76萬元,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196.5萬元。三是壓緊駐村幫扶責任。切實發揮好駐村工作隊主力軍作用,統籌協調幫扶單位加大幫扶投入、做強產業經濟、抓好消費幫扶。今年以來,各級定點幫扶單位累計投入資金3500余萬元,協助引進資金820萬元,購買、幫銷勉縣農產品2362萬元,為產業發展提供持久動能。

      亚洲精品无码一级毛片